把握发展核心,牵住安全“牛鼻子”
煤矿生产,“安”字当头。安山煤矿始终把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将“不安全不生产,先安全后生产”的理念深深植入每一位干部职工的内心,让安全高于一切成为了共识。
万丈高楼平地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安山煤矿不断强化安全基础管理,以多层次考核和安全大检查为抓手,倒逼全员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同时,持续加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细化和完善双重预防机制量化考核和动态管控管理办法,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及时修订《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强化救护中队建设,认真开展应急演练,确保安全万无一失。为进一步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和生产效率,安山煤矿还不断简化生产系统,优化劳动组织,减少井下作业人员,从源头上防控事故风险,为矿井安全高效生产做出了重要保障。
安山煤还牢牢抓住“人”这一关键因素,充分发挥“四员两长”在现场安全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严格执行“四员两长”考核管理体系,严格“四员两长”准入门槛、职责权利、考核标准、激励措施及运行机制,及时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遏制零敲碎打事故的发生。
解锁科技密钥,打造智慧化矿山
一点一滴深挖潜,一分一厘巧增效。一直以来,安山煤矿坚持走科技兴矿的新路子,向创新要效益,向科技借动力,不断促进矿井安全高效发展。
在新工艺、新装备、新技术的应用上,安山煤矿以颠覆传统、技术降本为突破口,着力解决安全生产中的疑难问题。其中,无煤柱开采“110工法”的成功应用,有效切断顶板压力传递、改变和优化经典的围压分布规律、减少顺槽巷道掘进量,进一步提升了矿井安全水平。
125207智能化工作面采煤机实现自动截割、液压支架实行电液控制,设备列车实现自移、乳化液自动配比。地销运输系统实现远程放煤、一卡拉煤,一大批质量高、效益好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逐步实现了矿井运转操控的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
此外,安山煤矿还致力于通过自主创新、技术研发等手段为灾害治理提供技术保障。针对125203工作面煤层埋藏浅,过沟开采后易造成沟道洪水溃水的威胁,认真研究推出“浅埋煤层过沟开采灾害防治技术研究”科研项目,制定水害防治方案和地表治理方案,总治理面积达31679.8㎡,为稳定矿井生产接续,高效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瞄准高效管理,不断提升效益
“硬设备、硬技术”的应用对安全工作的促进和提升有目共睹,而同时实施的精细化标准化管理、强化技能人才培养等工作,则为安山煤矿的安全高效之路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安山煤矿立足实际,构建了“领导小组-业务部室-区队”三级管理体系和协调机制,明确了11个专业主体职责及37项标准化重点工作,实现了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不断强化成本管理,围绕设备零配件和支护材料等,对各区队材料消耗指标进行考核,进一步激发了全员节约意识,有效降低了矿井的生产成本。
如何保持强劲竞争力,关键要发挥人的作用。安山煤矿在科学合理定岗定员的基础上,加强对技能人才的培养,科室通过岗位轮换、挂职锻炼等方式,培养工程技术人员“一专多能”。在操作岗位,通过“师带徒”,培养“精一岗,懂多岗”的一线职工,不断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为矿山高效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此次获奖,是对安山煤矿安全高效发展的充分肯定。未来,安山人将立足岗位、团结奋进、锐意进取,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不断续写安全高效发展新篇章。(余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