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粒创新种子都能在肥沃的土壤中开花结果,跑出加速度,转化生产力,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陕煤铜川矿业玉华煤矿依此理念把创新驱动作为科技兴矿、引领发展的强劲动力,在工会推行全员经济技术创新,深化“五小”创新,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基础上,建立鼓励激励机制,大张旗鼓评选表彰年度技术创新项目,厚植创新土壤,持续加大创新投入,形成尊崇创新、尊崇技术的工作环境。
2022年度,小技改频频出彩,“2+1分体式隔爆水棚、绝缘用具存放台、水池蓄水过滤用动筛跳汰机技术等5项自主研发成果荣获国家专利,一批热衷创新、勇于创新的技术型人才在沃土“生根发芽”,一项项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厚植创新创造“沃土”
该矿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的方式,从技能提升出发,在内部实行聘任制,聘请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省技术状元和各专业技术骨干为师,创新“以师带徒”模式,采取与青年“潜力股”结对子和月测评、年考核的机制,通过6年持续探索改进,培养出师60多名青年技术骨干,为深化创新提供人才保障。构建“劳模创新•创客工作室”创新平台,技术带头人在进行理论素质培训的同时,鼓励将课堂延伸到井下,举办到岗位,将适应智能化发展需求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倾囊相授,同时带领职工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成立攻关小组,实现了“传授绝活在一线、攻克难题在一线”,为深化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工会持续开展年度“五小创新”“三小一练”活动,征集“技术创新金点子”和“我为企业献一策”等小改小革技术创新竞赛系列活动,在创新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兑现激励制度,运用“三项机制”选拔人才,最大限度释放技能人才创新潜能,让创新创造蔚然成风,为深化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五小”创新花开艳丽
对接现代化矿井建设需求,推进全员创新创造与“企业出题、院校参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工作模式,通过岗位练功培育玉华工匠、实操实战培育全能人才,以“五小”活动为依托激发创新活力。每季度在全矿范围内广泛开展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等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以持续性、常态化机制引导职工积极参与,踊跃参加,积累工作经验,对标学习启迪思维,发挥聪明才智,从安全生产、增收节支、高效管理、提升智能化整体装备水平等方面着手,想方设法创新创造。
仅2022年就收获“五小”创新成果83项。其中,由综采队和机电车间等多家单位联合自主创新的“转载机行人过桥装置” ,凭借一举改变转载机行人通过历史,不负众望摘得本年度技术创新一等奖。经评定,“巷道局部淋水收集器”“新型分风器”等创新项目分获表彰、花落各家。矿区知名的创新“达人”徐行善、郝兴华,众望所归的摘得了岗位创新优秀选手称号。
示范引领实践注脚
以创新成果应用为着力点,立足提升管理、节能、质量同向发力,围绕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及制约经济效益提升的技术瓶颈,以煤炭行业技能大师万平,陕西省劳动模范王勤学,矿业公司技术状元梅涛为技术、创新带头人的“劳模创新•创客工作室”,对准“卡喉”“堵点”“瓶颈”,直奔问题去、直面症结改,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全力推进实施技术攻关、研发、传艺、交流,拿出“计划表”、推出“作战图”、刻下“进度尺”,把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践行创新精神的有力佐证。
由梅涛带头参与设计的分体式隔爆水棚,行业技能大师屈浅红主持的一项水池蓄水过滤用动筛跳汰机技术,基层干部职工自主创新的绝缘用具存放台、井下用装载机防护装置、斜巷跑车防护装置,荣获5项国家专利。分体式隔爆水棚的应用,改变历史作业方式;绝缘用具存放台的投用,极大提升设备检修效率;水池蓄水过滤用动筛跳汰机技术,有效改善安全作业环境,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实现降本增效。5项专利推广应用,招招见实效,为生产矿井高效能管理提供了玉华实践经验。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今日的智能化矿井,人才济济,向着技术创新创造攻关目标,一关连着一关闯,十里矿区沃土滋养创新花开,百里煤海听潮丰润创造果实。(陕煤铜川矿业玉华煤矿 朱建峰 杜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