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工人的战场在地下千米,地表却是无垠的戈壁。夏日,地表温度能煎熟鸡蛋,他们裹着厚重的衣服,安全帽下的汗珠顺着脖颈汇成溪流,在工装后背晕出深色的地图;冬日,寒风像刀子般刮过脸颊,他们呵出的白气瞬间消散在风中,却依然挺直腰杆走向井下。风里来沙里去,他们的手掌磨出了厚厚的茧,却能稳稳握住冰冷的工具,在黑暗中开辟出光明的通道。
最深的敬意,属于那些在井下作业的时刻。巷道里的风带着煤尘的味道,矿灯的光束在黑暗中划出轨迹,他们弯腰检查设备的动作,像极了戈壁上扎根的胡杨——沉默,却有千钧之力。当煤层被成功开采,他们脸上的煤灰遮不住笑容,那笑容里有对劳动的自豪,更有对使命的担当。他们知道,自己挖出的每一块煤,都将化作万家灯火的温暖,化作工厂机器的轰鸣,化作国家前行的动力。
戈壁的星空格外明亮,月光洒在他们身上,给沾满煤尘的工装镀上一层银辉。他们很少谈论辛苦,只是偶尔望着远处的灯火说:“那边亮堂,咱这活儿就值了。”简单的话语里,藏着最动人的坚毅——不是豪言壮语,而是把个人的汗水融入时代的洪流,在无人问津的角落,用肩膀扛起责任的重量。
这些戈壁深处的煤矿工人,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们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了什么是“工人担当”。他们是平凡的劳动者,更是这片土地上最坚硬的脊梁,用钢铁般的意志,在风沙与黑暗中,写就了属于奋斗者的史诗。(林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