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设备安装、下放进度直接影响后续工作面掘进效率,这台设备的部件陆续运抵后,为保障设备从地面组装、井下拆卸到试运转全流程顺畅推进,煤矿项目人员迅速制定方案,明确各环节的时间节点、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形成了覆盖全流程的工作推进计划。“尺寸和重量是立井罐笼运输的关键,稍有偏差就可能导致运输受阻。”技术员石小峰手持卷尺在设备部件间反复测量,笔记本上记录着密密麻麻的关键数据。凭借多年采掘一线经验,他从设备到场起便统筹全流程工作。接到设备入井时限要求后,第一时间协调各部门到现场敲定方案。“小峰,履带中对中宽度再复核一次,不能有毫米误差!”师傅的叮嘱,体现出对细节的严格把控——在团队看来,这台“开路先锋”般的设备,每个环节都必须做到“零差错”。而石小峰精准的判断和果断的决策,也确保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区队办公室的灯光常亮至深夜。副队长王庆堂与高建强围绕设备组装流程、潜在风险点反复探讨,桌面上铺满的图纸、方案见证着他们的细致考量。“既定的换装硐室组装方案需要调整,井底换装硐室行吊起吊宽度无法满足电控箱、液控箱安装,存在安全风险。”高建强提出的问题让讨论聚焦到关键处。王庆堂随即补充:“起吊、运输的风险点要全部列出,组织重新学习。”经过数小时的探讨与现场核实,最终形成的措施既堵塞了安全漏洞,也为后续作业提供了清晰指引。
七月的烈日下,工业广场地表温度接近40℃,检修工们仍在设备旁忙碌:拧螺栓、接管路、校尺寸,汗水浸透了工装,顺着脸颊滴落。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中,大家仅用三个班的时间,便完成了主机架、电控箱、液控箱等部件的组装,实现了管路、缆线的精准对接。“煤矿联合试运转在即,我们可不能拖后腿。”现场的一名检修工笑着说。(李苏珍 曹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