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机修工区的师傅们并没有将我们视为废铁。那天,电工“大拿”贺忠联带着徒弟王波来到废料区,目光如炬地说道:“这些开关虽然整体报废,但里面还藏着‘宝贝’。”他利落地拆开我的外壳,指着内部的零部件一一讲解:“看这个真空接触器,型号虽老,但触点完好,清理之后还能用;这组隔离换向开关,只是弹簧松了点,调一调就是好的!”原来,机修工区刚回收到一台因控制模块损坏而“瘫痪”的新型防爆开关,急需配件进行“器官移植”。而我们这些淘汰开关,恰如一座沉睡的“零件宝库”。
在贺师傅的带领下,机修工区迅速成立“开关修复小组”,将所有报废开关彻底拆解,分类整理出真空接触器、隔离换向开关、接线柱、绝缘盖板等数十类零部件,逐一检测、清洁、调试。“真空接触器是开关的‘心脏’,必须测通断、看触头、试吸合!”贺师傅反复强调。徒弟小王一边记录数据,一边忍不住感慨:“师傅,这么修比换新的还费事啊!”“费事?一个真空接触器就价值上千元,咱们拼拼凑凑,就能救活一台新开关——这不是麻烦,这是持家之道!”贺师傅笑着说。
三天后,我这台被宣判“报废”的开关,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了“生命”。合闸试验后,我的“心脏”在另一台设备中“跳动”,我的“关节”仍在传递电流,我的“脉络”仍连接着整个工作面的排水中枢。我不再是原来那台完整的开关,但我依然是矿井的守护者。每天,当我感受到电流经过曾经的身体部件,发出熟悉的合闸声时,我就知道我还在岗位上。(张丽 惠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