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香漫山,又逢重阳

2025/10/29 19:49:37 人评论 分类:矿山文学

   风掠过山脊时,捎来清冽菊香,檐角瓦当沾了薄霜,才惊觉又是一年重阳。这被古人嵌在深秋里的节日,像一枚温润却微凉的玉,历经千年风霜,藏着最质朴的牵挂,也盛着跨不过的思念。


   幼时的重阳,全是奶奶的烟火气。天还未亮,她便挎着那只磨得发亮的竹篮上山采野菊,露水打湿她的青布裤脚,裤腿上还沾着草叶的痕迹,归来时篮底卧着满筐金黄,连发丝间都缠着凉润的花香。“霜降菊香,蒸糕祈康”,奶奶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她将菊花揉碎拌进米粉,指腹沾着粉粒轻轻搓匀,蒸屉升腾的热气混着花香,漫过天井、院墙,勾得我踮着脚在灶台边打转。蒸好的重阳糕缀着几颗红枣,甜糯里裹着草木清芬,她粗糙的手掌抚过我头顶,掌心的老茧带着暖意,阳光穿过她鬓角白发,落下细碎的光斑,那时不懂“平安”深意,只知有奶奶在,日子便暖得发烫。


   午后,奶奶会牵着我登村后的小山。她手里握着那根枫木拐杖,是她亲手削制的,杖身刻着简单纹路,被岁月磨得光滑。山路两旁野菊开得肆意,蜂蝶在花丛流连,远处稻田翻着金浪,炊烟在村落上空袅袅娜娜。奶奶步子不算轻快,却走得稳健,偶尔停下来拔去鞋缝里的草屑,转头对我笑:“慢慢走,风景都在脚下呢。”她说重阳登高是避灾祈福,更是看看脚下的山河。登顶时秋风拂面,吹散一身燥热,奶奶望着远方群山轻声说:“守着这方水土,日子就踏实。”我望着她眼底的眷恋,那时尚不懂得离别与牵挂的重量,只知有奶奶在的地方就是家。


   奶奶走了十几年,重阳便成了心底最沉的惦念。城市的秋日里难觅野菊踪影,超市货架上的重阳糕精致得规整,却再也吃不出当年草木混着烟火的味道。偶尔登高,站在钢筋水泥的“山峰”上,望见车水马龙与鳞次栉比的楼宇,再也寻不到幼时山路的清幽,听不到那句絮絮叨叨的叮咛。电话那头早已没有了奶奶温软的声音,唯有记忆里的那句“今天吃糕了吗”,还像暖流般漫过心口,驱散片刻孤寂——原来无论走多远,她的牵挂从未消散,就像重阳的菊香,年年如期而至。


   如今再逢重阳,我学着奶奶的样子,采来几枝秋菊插在瓶中,照着记忆里的方法蒸一份软糯的重阳糕。指尖揉着米粉,仿佛还能触到她掌心的温度;蒸汽升腾时,恍惚间又见她站在灶台边,笑着叫我“慢点吃,别烫着”。窗外风卷落叶,屋内茶香与菊香交织,忽然懂得,重阳的深意从不止于登高、赏菊、食糕,更在于对时光的敬畏、对亲情的铭记。它提醒我们,那些曾经守候在原地的人,从未真正离开,他们的爱藏在食物里、风景里,藏在每一个思念涌起的瞬间。


   暮色四合,菊香愈发浓郁。遥寄相思与故乡山水,愿天堂的奶奶无病无灾,愿这份牵挂与思念,能伴着菊香岁岁绵长。重阳如诗,写尽深秋静美与人间离别,也藏着永恒的温情,在每一个金菊盛开的日子里,静静流淌,生生不息。(樊莎莎)

上一篇:君子豹变

下一篇:重阳帖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