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过程管理,严把生产质量关
强化源头管控。盯紧原煤中铁器杂物,通过原煤区域增加岗位工,加大岗位巡视力度,对发现铁器杂物进行及时拣出,减少大块铁器损伤设备和杂物进入主洗系统。
强化仓下控水。原煤水分较大时合理使用原煤仓下控水装置,充分利用停车时间和调整16台给料机的开启顺序,通过控水装置收集排放原煤水分,有效降低原煤及混煤水分2-4%。
强化生产调度。通过智信平台随时监控生产中重介浅槽分选机的分选密度,调控介质比重,稳定产品煤产率,减少矸中带煤。
强化设备检查。对旋流器底流口、离心机筛篮、弧形筛筛板、压滤机滤布等进行每日巡检,发现有磨损、漏料情况等及时进行更换,杜绝跑冒滴漏、外水进入产品系统,保证良好的脱水效果。
强化商品煤外运煤质管控。做好煤质预测分析,按照调度指令,精准配煤,保障三八块限下率符合用户要求,煤种切换时缓冲仓、定量仓放空,提升商品煤煤质合格率。
提升操作技能,严把人员技能关
强化业务知识提升。组织煤质人员学习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等煤质相关内容,熟练掌握核心要素、关键技术,按照标准规范开展煤质工作,使煤质管理有据可依、有迹可查。
强化日常提升。采用“周培训、月考核”的方式促进技能提升,上岗人员必须经国家认可培训机构培训并取得煤质化验证后方可上岗,提高采制化人员综合素质要求,确保采制化数据结果准确可靠。通过技术比武相互提升,每月组织采制化人员进行理论和实操大比拼,理论考试能很好地检验人员对标准、规范掌握、理解情况,实操则更能体现学用转化、操作熟练程度和是否规范,采制化人员在同一设备对同一煤种按照标准流程进行采样、化验,从操作规范、用时、结果准确性方面互相评判,提出每个人的优缺点,互相监督,不断改进,达到“以比促学、以学促升”的目的。
强化对标学习提升。以“走出去、学进来”思路,组织煤质相关人员先后到母杜柴登、纳林河、大屯煤电洗选中心开展对标学习,现场实地学习了解生产工艺管控、化验设备、采制化作业流程、质量管控方法、化验数据报送规范、标准化、CNAS化验室管理等,进一步提升了煤质人员的煤质管理意识和水平,激发了对煤质工作的热情,明确了今后煤质工作提升的方向。
优化工艺系统,严把生产技术关
提高精煤产率。在计划基础上增加2%,加强分选设备的维护保养,减少跑冒滴漏现象,对分级筛来料溜槽增加导料板以使筛上物料分布均匀,降低分选下限;通过切换开启原煤仓下给料机合理搭配块末入洗比例调整产品结构,确保物料稳定,增加块煤入洗率,以达到精煤产率提升。
小改小革解决煤泥水回收问题。经常用水冲洗溜槽造成部分水进入混煤皮带使产品煤水分升高,通过在370刮板机机尾最低处开孔加接水槽,将煤泥水引入3号集流池用加压扫地泵进行回收,解决了溜槽堵用水冲洗后煤泥水回收问题。
调节介质比重主要依靠控制分流箱电控阀和合格介质桶补水阀来调节。集控员需不断观察介质比重、桶位信息来调节阀门,有时还需现场岗位工手动调节,具有延时性,极大影响煤炭洗选效率和质量,将控制系统更改为PID自动控制,在集控室上位机添加PID控制系统,通过PLC连接现场电控阀,实现分流控制全自动,介质比重调节全自动,分选密度控制调节平稳、准确、高效。
加强化验室管理,达标A级化验室
根据《中煤集团煤炭化验室管理办法》评级标准对照27项评价要素对化验室逐项进行自评自查,针对不达标项制定整改措施,强化化验室日常管理,提升标准化工作水平,以“正确操作、细致观察、认真分析、科学总结”的工作方法进行化验分析、指导生产,为达到集团A级标准化化验室提供有力保障。 (本网通讯员:周长好 张鸿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