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垛里的乡愁

2025/6/29 21:37:50 人评论 分类:矿山文学

   休假途中,被车外田间收割后留下的那些半截高的麦茬恍了一下,儿时的记忆在脑海中一晃而过,仿佛穿越回了老家,短暂重温了繁忙的丰收景象后,突然觉得,成家立业这些年,生活中好像缺了点儿什么?


   打记事起,“老家”这个词就已深深刻印在了脑海里。学龄前,父母时常因为工作忙没有过多精力照顾我,而把我送回河南老家,短则两三个月,多则一年半载,从西安乘火车回老家就成了我每年都会有的“旅程”,谁曾想,这些“旅程”如今却成为我们这一代最幸福的印记,没有经受过世道动乱饥寒交迫的年月,成为计划生育时期的“独宠儿”,物资不再匮乏,没有重男轻女,教育人人平等,又赶上了改革开放的红利,亲眼目睹并经历着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要说西安的夏季热的话,恐怕会有不少河南人反驳,确实,跟河南老家比起来西安算凉爽的了!在老家度夏,对于我这个出生在陕西的孩子来说简直是“受罪”,满身的痱子刺痒难忍,为了给我除躁祛痱,姥姥可没少带我看“名医”,十里八乡的赤脚大夫纷纷献出自家的独门偏方,喝的、抹的、洗的,在我身上试了个遍,唯独一个偏方至今让我难以忘怀——盐渍臭椿叶舂碎擦全身。看似最不起眼的东西在那个时候,却最有效!全身上下抹完,刺痒感瞬间即逝,再用晒了一天的井水冲个凉,浑身轻爽。抛开夏季的酷热难耐,剩下的就都是美好时光了。白天撒了欢儿的跟村里的小伙伴们周游村庄,认亲访友,麦地、花生地、烤烟地、芝麻地、甘蔗地、红薯地,如见家珍,大开眼界,一马平川的老家好像永远也跑不到头儿,以至于幼儿时的我曾天真的以为老家没有山川就是个大平原呢!


   已经不惑之年的我,看着车外疾驰而过的庄稼地,终于想到我们的生活中少了些什么?——丰收时“农民场”(打麦扬场的平地)中那些高高的麦垛带给人们的幸福与快乐!我不知道为什么把扬场堆麦垛的地方叫“农民场”,从小就跟着大家伙儿这么称呼。真的是“人小鬼大”,也不知道哪儿来的力气,小时候骨瘦如柴的我竟能跟着同龄孩子一起在麦垛上爬上爬下,拿着个玻璃瓶逮着一条条只有麦垛上才会出现的那种“大青虫”,比试着看谁逮的多,至于“大青虫”的结局,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想到的就只有儿时在麦垛上攀爬的快乐!


   如今,高精尖的现代农机具取代了旧时的镰刀方阵,农田里再不见头戴草帽手持镰刀弯腰割麦的人群,还有跟在镰刀手后面拾麦穗的那些村民,村庄周边再也看不见扬场打麦时麦麸漫天飞舞的场景,再也看不到“农民场”中围在大人周边跑来跑去嬉笑打闹攀爬麦垛的孩童……


   祖国繁荣昌盛,科技日新月异,一项项“新质生产力”正在悄无声息的改变着我们,祝福祖国!(王小燕)

上一篇:蝉悟人生

下一篇:父亲的摩托车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