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下的家

2025/7/7 22:26:52 人评论 分类:矿山文学

   我的老家在陕北子长,那里是黄土高原深深皱褶里藏着的名字。黄土如浪般翻涌,沟壑纵横,窑洞便深深嵌进这些沟壑的壁立处,像是大地厚实的胸膛上凿出的温暖巢穴——我的家,就是那样一个嵌在黄土地里的洞府。


   车行黄土高原,山野沟壑之间,黄土崖壁的褶皱处,如排排蜂房似的,便卧着陕北的窑洞。它们似土脉深处生长出的眼睛,半睁半闭,静观着这方水土的沧桑流转。走进村庄,大多人家院墙里安着石磨、石碾、石桌椅,有的还有水井,木窗格上贴着鹊登梅枝的窗花。


   窑洞门前,总有个宽大的院落。院子里种着时令的蔬菜,四围由黄土矮墙圈起。院中地面早被几辈人的脚板踩得瓷实光亮,如同上了一层釉。鸡在土里刨食,狗在墙角打盹。院角堆着金黄的玉米棒子,旁边还立着一盘青石磨,如今已歇息了,石磨的沟槽里积着岁月的细尘。窑洞顶上则是另一片天地,覆着厚厚的黄土,春夏里常生些野草,在风里俯仰摇曳。


   随着时间的推移,近些年来,我越来越割舍不下对家乡老窑洞的思念,因为那里曾住过我最爱的亲人。端午时节,我再次来到生我养我的地方,看着一孔孔久未住人的窑洞,心中不免有些惆怅,当我踏进老窑洞的那一刹那,似乎又回到了奶奶的身边,儿时的情景,一遍又一遍在脑海里浮现,亲人们的说笑声仿佛又在耳边回响……


   走进老窑洞,一股渗凉的气息扑面而来,让我不禁打了个寒颤,仿佛能穿透我的心灵。弯腰用手擦了擦炕沿的灰尘,轻轻坐下,仔细端详着墙壁上的一道道裂缝,看着斑驳不堪已褪色的木箱、门箱及衣柜等,这些家具虽然显得古老陈旧,但仍然散发着岁月的沉香。


   站在灶台前,大锅、小锅、水缸等生活设施依旧原封不动矗立在那里,似乎还能闻到奶奶做的钱钱饭、洋芋擦擦的香味,那种熟悉而亲切的味道瞬间涌上心头。在这里,虽然贫瘠落后,但却是我童年的乐园,人生的起点,它默默地陪伴着我度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见证了我成长的心路历程。这里有我编织的童年故事,一只燕子、一块橡皮,一场小雨,一群大雁,一场风暴……看似微不足道,却载着我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窑洞里留下父辈一生的汗水,还承载着我剪不断的感情。窑洞,是陕北人生命的摇篮,亦是他们告别人世的归宿。陕北的窑洞,是人们温暖的家园。从古老的穴居到如今的窑洞院落,这一居住方式传承着陕北人对土地的眷恋和对生活的热爱。窑洞内的土炕,冬日里总是暖烘烘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讲述着祖辈的故事,传递着家族的血脉和情感。


   窑洞之居,朴素无华;黄土虽深,亦生暖意——原来大地最无声的角落,亦能包藏人间烟火。窑洞只是黄土高原上最寻常的穴居之所,却如黄土地上的印章,盖印了千百年人在这方水土上,对“家”最深沉朴素的想象:土窑虽陋,但终是安身立命之所;它用其沉默,承接了日月,也承载了人坚韧的生存。


   一个洞,一个家。穹顶遮雨,以土挡风。他们不曾远去,生活气息的画面仿佛就在昨天。窑洞深深,院墙厚厚,这里安放的是黄土高原深处最绵长的心跳。它不仅是遮风蔽雨的居所,更是血脉扎根的地方,是记忆深处永不褪色的一幅暖色。(张静)

上一篇:铭记•前行

下一篇:在弹道与矿道之间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