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刘慈欣创作的短篇科幻小说中的一部:主人公“我”在连续工作了两个月后申请两天假期散心,主任让我带上一双“眼睛”去旅行。这双眼睛的主人公是个小姑娘,穿着肥大的太空服,娇小可怜,这是“我”与她的初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当决定带她的“眼睛”去哪里旅行时,她双手握在胸前,双眼半闭,似乎是决定生与死这样重要的事情般,最后决定去启航前去过的草原。
这里所谓的“眼睛”是采用最尖端的技术而研发出来的一副传感眼镜,当你戴上它时,你所看到的一切图像以及触觉味觉都由超高频信息波发射出去,可以被远方的另一个戴同样传感眼镜的人接受到,就像带着她的眼睛一样。
来到草原,面对美丽的景色,她数次哭泣,数次呼喊着“我怕封闭”。她对草原上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与热爱,为每一朵小花取名,看见小溪中的小鱼都激动不已,她用心感受草原的风、触摸溪流中的水、感叹高山白云、欣赏落日月光、倾听雨中的鸟鸣。对她来说,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她所面对的美好情感丰富到近乎病态的程度。只是她期待的日出因下雨天而未能如愿看到,不过“我”答应她以后再带她的眼睛来看。可实际上她再也看不到了。
假期结束,“我”回到工作中,偶然间发现了她的秘密。原来她是“落日六号”的领航员,飞船在地心航行中失事,她被永远困在了地心,困在了四周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的密闭岩浆里,别说空气和生命了,就连空间都没有。而“落日六号”的中子材料外壳足以抵抗地心的巨大压力,而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五十至八十年,她将在这不到10平方米的地心世界里渡过自己的余生。
她获救的希望几乎不存在,她被永远孤独地封闭于地心中。她最后的愿望是再看看地球上的一草一木,一朵花开,一次日落。这个女孩叫沈静。
沈静知道未来她都将在狭窄、逼仄的空间里生活,但她还是平静的接受了这一切,可平静之下,你知道那是巨大的崩溃和无力,一个人孤独的在底地心中等待着死亡,在等待的过程当中,她只能通过想象,想象那些在地球上她见过的山川湖海,那些被她取了名字的小花,通过想象她去抵抗这种孤独感,这到底是怎样强大的生命力。小说的最后一句话很浪漫,因为地心,它离地球上所有的距离都是相等的,因此无论你走到地球的哪一个角落,你和她的距离,永远都在那个数值之内,你离她也都不会再远了。
为什么这个小说让我很难忘呢,因为你真的会觉得在地球的最深处,好像真的存在那么一个人似的,你以后看到什么风景,你都很容易想到那个女孩,你看到的一切,似乎是带上了她的眼睛去看到的一切,于是你不免觉得,这个世界上平凡而又灰色的部分,变得可爱了起来。我想生活的意义就是,是去观察、去感受、去闻、去听、去触摸。我带上了她的眼睛,去感受世界带给我的一切,于是那些细微的角落里,当时只道是寻常的小瞬间,立刻变得可爱了起来,比如在阳光下烘烤出的香软的味道,雨天里嘈杂而又有序的雨声里,公园散步时泥土裹挟的青草味,这些寻常的时刻,我从前并不觉得多有意思,但在我认识沈静之后,他们都成为了一种明月清风,带给我的感觉,在被无限放大。
我知道在地球的最深处,有个叫沈静的女孩,她一定也感受到了我感受到的一切,她提醒着我,我唾手可得的蓝天白云、阳光空气、那些鸟语花香,还有家人的絮絮叨叨,这些被习以为常的一切,其实都弥足珍贵。从此,我愿意,带上她的眼睛,替她去看这个世界。(韩城公司 张静)